Published on

「地球 OL 漫游指北」Vol.003 Anki is All you Need

预计阅读时长:13分钟
Authors
  • avatar
    Name
    Roitium

CAUTION

标准免责声明:这篇文章一如既往包含很强的个人色彩,很多邪门方法我不确定适不适用于所有人,甚至不确定这么做是不是在给未来的自己埋坑 —— 但不试就更不可能知道了

Intro

用 Anki 的这段时间,真的感觉很爽,也想写篇文章讲讲自己的感受。但苦于用 Anki 的时间不是很长,没有足够的考试结果能证明「Anki 是真的有用」,写出来都说服不了我自己,只能作罢。

但在这次期中考试之后,看着化学与生物成绩逐步来到我之前从来不敢想的水平,甚至还挺稳定。我终于有点自信说「这玩意好像还有点用」

Anki 解决了什么问题?

记忆

对于高中阶段(以理科 / 新高考物化生为例),「生、化」这两门的重点就在于记忆,尤其是生物,课本上出现的任何东西都可以拿来出题。这么繁杂的内容,要如何记忆?

如果我不知道 Anki,我可能会说:“考前突击啊,只要平时笔记做好,考试前用一晚上就能创造奇迹”。

是的,这对于取得一个说得过去的成绩来说是够用的,如果再提前几天突击,说不定还能考得更好。只可惜,我这人太懒了,懒到连做笔记、考前突击都不想干,只想平时上课时随意在书上圈画一下、直接裸考上阵,尽管如此,我却还期望得到一个好成绩。相信你看完后已经在蛤蛤大笑了 —— 很显然,这根本不可能...... 吗?

直到遇到 Anki,我才发现原来这个愿望真能实现 —— 只需要课上在书上勾画一下,做题时多留意踩到的坑并做个记号,然后定期把它们整理到 Anki 上,每天记得复习即可。

这爽不爽啊?这可太爽了好吗!以前,复习时总觉得漫无目的,似乎每个地方都需要复习(然而确实是这样),强行划分主次的结果就是考完后大呼「这点我感觉不重要,没复习,结果真考了!」,每次复习时还总要担心几天前复习的内容会不会已经忘了,需不需要重新回顾。 现在,我每天只需要对这些卡片负责,每一次都诚实地点击按钮,算法就会慢慢把我带到一个比现在更好的地方。

另外,用 Anki 也可以帮你装逼(x)期中考试前一天,有个哥们问我:“你生物准备咋复习,我还一点没看呢”,我告诉他:“不复习啊,生物有啥好看的,还是准备其他几科吧”,考完后他问我考这么高是不是偷偷复习生物了。但真的冤枉,我说的全是实话,考前那晚我正刷「万神殿 2」呢,除了把 Anki 到期卡片清空其他啥也没干啊...

说了这么多感觉没啥信息量,总结一下就是 ——

  1. Anki 让我不必关心「何时复习」,它帮助我规划复习时间,将复习分散在平时,大幅减轻了考前复习压力。
  2. Anki 让我明白原来记忆也可以很可靠,不必担心「忆到用时方恨忘」
  3. Anki 让我只需关注「记忆材料」本身,我只需决定应该记住什么,并将其制作成卡片,剩下的交给它,就能最大限度地帮我保留记忆

检索

Anki 有纸质笔记无法比拟的搜索功能,只需要做好目录划分,它完全可以成为第二个笔记本。搜索起来比翻找包含几本书内容的笔记本要快多了。数学这种碎片化的笔记更是如此,很多时候做题时遇到某个技巧、老师讲到二级结论时就随手记一下,根本没办法通过大标题、序号等方式分类,再找的时候就是灾难。所以我现在的做法是随手记作业本上,回来整理到 Anki,然后每隔一段时间再统一写到笔记本上,权当回顾一遍,有些感觉难懂的结论还可以自己再推一次。

Conclusion

文章当然还没写完,但太累了,就先发出来吧,毕竟没啥人看 hhhhh


题外话

复习

有一个贯穿整个学生生涯的话题:如何复习? 于我而言,复习分为两大类:结构梳理知识点抽认

结构梳理

想必大家都做过思维导图,这就是一种结构梳理方式。这种方法很好用,可以在不需要他人辅助的情况下进行复习,也可以很清晰的知晓自己哪块不足。

而这,也恰恰是 Anki 所缺失的。换句话说 ——Anki 可以解决零碎知识的复习,但无法把这些知识连接成整体。这时候,就必须利用「结构梳理」这种方法加以完善,我喜欢的做法是:在自习课(或者其他任何无聊的时候)拿一张白纸写写画画,以一本书 / 一章的标题为起点,构建出整体知识体系。这期间一定会发现漏洞,如果勤快点,就可以打开书记忆一下,顺便把漏掉的部分整理到 Anki 上;如果跟我一样懒,那就干脆先欠着,记录一下是哪部分忘记了,考前突击就好。

知识点抽认

这才是我们最常用的复习方式,换个词其实就是 —— 提问。

通过这种方式,可以记忆各种细碎的知识,将上面梳理出来的框架充实起来。我们从小到大都在用各种方式对自己「提问」,检验、巩固所学知识,但这些方法之间,亦有难易好坏之分。既然如此,那就写一下我自己的复习方法演变史吧。

我的复习方法演变史

  1. 仍然记得,初中时我曾经采用过「让同桌提问,我来回答」的复习方式」,但这种方法太麻烦,效率也低(对于我这种看着别人眼就会紧张到说不出话的就更不可行了...),于是我开始思考,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独立完成这个过程?
  2. 平时我都会用一个小本子记作业,某天,我突然意识到可以利用这个小东西帮我复习。于是我把一个本子分成前后两部分:后半部分用于随手记录易错点 / 难点以及各种要背的东西;前半部分用于制作「闪卡」—— 准确来说,是把一面纸分为上下两部分,上半部分写题目,下半部分写答案。每次考试前,我都会把本子拿出来突击一下,效果很不错。
  3. 随着本子上记得东西越来越多,再考前突击肯定是不行,而且当时也快地理生物中考,各种要求记忆的内容很多,既然如此,那我能分散到平时背吗?好巧不巧,我在网上看到了「艾宾浩斯遗忘曲线」,振臂高呼:“这东西简直就是为我设计的啊!”,于是,我在每张闪卡下面又分出一个空间,画了几个小框,每次回答对都打个对号,答错的(我好像就直接跳过了),但没多久就坚持不了了,太麻烦
  4. 一直到了高中,我都没找到合适的复习方法,每天晨读 / 临考前和同学一起捧书读 —— 肯定是记住了一些,至于能有多少,就不得而知了
  5. 最开始是要背单词,在网上搜了一大堆软件,用来用去,最后选择了墨墨,好巧不巧,恰好在知乎上看到了「 」,知道了 FSRS 算法(说来真的太巧,就在我发现 Anki 的前几天,FSRS 刚刚被合并进 Anki,大大降低了软件的使用难度,不然我可能刚下载就会被一堆配置项给吓到...)
  6. 抱着试一下的心态,开始使用 Anki 整理自己复习内容

为什么要自己制卡

我强烈建议大家不要下载别人制作好的卡组,而是要从头开始自己制卡(尽管有可能别人的卡组比你的质量高),原因有三点:

  1. 老师们常说:“要从出题者的角度思考,想想他们会怎么出”,而制作闪卡的过程,其实就在强制你这么思考 —— 面对课本,你需要考虑哪些点可以出题,具体怎么出,有没有与其易混淆的点需要写一张卡辨析...... 制卡也是学习的过程,一举两得不好吗?
  2. (就我而言)生物卡片有 70% 来自于课本,剩下的 30% 则都来自于各种错题中提取的「坑」,现在看来,这部分帮助才是最大的。每个人易错的点都不尽相同,根据自己的问题定制出来的卡组才最有用。
  3. 自己制卡,看着数量一点一点变多,真的很有成就感... 而一上来每天就大量背别人的卡,很容易就自我怀疑放弃了。